還在大隻雞慢啼?

前些日子,一個打預防針與健康檢查的小朋友,
陪同的是媽媽跟阿嬤,
看起來跟孩子都很親密,
寶寶快一歲七個月了,
身高體重都很正常,
一切看起來都很平常的兒科診間生活。

我還是依照平常看診習慣,
問了一些通常爸媽都覺得很簡單的發展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為了幫助我們找出不管是粗動作、
細動作或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
所以常常問到的結果得到的答案都是
【他早就會了啦,怎麼可能現在還不會?】

不過當我問了
【牽著他走,可以上樓梯了嗎?】
媽媽卻笑咪咪的說,
【他還不會走路啦!】
我聽了突然愣了兩下,
一下是因為一歲半還不會走很少見;
另一下是因為媽媽回答我時面帶笑容,
一點都沒有焦慮擔心的表情~

阿嬤也忙著解釋,
【我們這個孫很精啊,他都要人家抱,
人家說囝仔越巧越貧憚(台語:越聰明的小孩越懶惰)
我們家這個就是這一種。】

【那他自己可以自己穩穩地坐椅子嗎?】
我再確認一下,
【哎喲,醫生啊,小孩自己坐椅子很危險哩!
我們家最注重安全了,
他只要坐著就是我跟媳婦輪流抱著。】

【對啊,我家這個別人抱還不行,
一定要我或是阿嬤才可以,
想騙他都沒辦法,他真的很聰明!】
媽媽又開心的回了兩句。

【那講話呢?
他會叫爸爸、媽媽、阿嬤這些單字了吧?】
我問的都比她們家長還緊張了~

【他是屬於那種喜歡察言觀色的小孩,
他都會在旁邊偷聽,
大人在聊天他都好像聽得懂喔,
不過他就是懶惰一點,不太愛講話,
他用尖叫的我們就聽得懂他的意思了。】

【ㄟ,那他會模仿一些大人動作
像是打電話,滑手機,或是梳頭髮嗎?
還有叫他簡單口令像是叫他去丟垃圾,
拿個東西,會嗎?】我再問,

【夭壽喔,怎麼會叫小孩去做這些事?
我們家小孩很乖,才不會亂動手勒~】
阿嬤搶著說,跟媽媽兩個好像雙簧,
我都快講不過她們了。
我猜她們婆媳兩個感情真的很好,這是今天唯一值得高興的一件事。

講到這裡,阿嬤似乎發現了我不太舒服的表情,
【醫生啊,你不用太緊張啦,
我們有問過厝邊(台語:鄰居),
人家他們生了三個小孩。
這個叫 #大隻雞慢啼 (台語),
小時候慢人家一點,
長大以後就會比人家還要厲害啦!】

為了說服大人,
這個一歲半的孩子,
目前發展速度可能比有些十個月大的孩子還慢,
需要進一步安排做發展評估,
花了好大的功夫。

而且說服他們的理由,
竟然不是因為我是兒科醫師,
而是要拿出我們家全家福照片,
證明我也是三個孩子的爸,
不輸給那個鄰居,
他們才勉強接受,
接下來的的發展遲緩評估轉介。

健康的孩子,不只是身體,也要在認知、動作、語言溝通、心理社會與生活自理能力都要同樣穩定發展,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是6-8%,台灣每年平均大約有一萬五千名嬰兒有這樣的問題。除了定期讓兒科醫師檢查,父母的觀察與注意也是很重要的喔~

切記,#不是每隻慢啼的都是大隻雞喔!

歡迎大家分享此文,一起做孩子的守護神!

發展遲緩 #大隻雞慢啼

寶寶抱太久,脊椎會側彎嗎?

抱著寶寶睡太久,會造成寶寶脊椎彎曲嗎?
(本文感謝高醫兒童骨科沈柏志醫師指導完成。)

在育兒媽媽界常常流傳著很多奇怪的傳說,
有時突然聽到媽媽講的時候,
威力醫師還會嚇一跳,
以為自己是不是少讀甚麼書?

其中最近常聽到媽媽問的就是,
【威力醫師,網路上說,抱著寶寶睡太久,會造成寶寶脊椎彎曲耶!小孩哭得半死,我都不敢抱他,怎麼辦?】

我頓時又出現黑人問號了,
【嬰兒除了不能趴睡,媽媽抱著安撫是天經地義的事啊~】

不過回家後我還是找了一下網路,還真的看到寫著抱著寶寶睡太久,小心脊椎彎曲這一類的文章。
不過仔細看一下,跟之前我在寫「那些你不知道的奶粉故事」系列時,就發現好多這些所謂的農場文章是一樣的。(就是不肖的網路公司,大量炮製內容低劣的網路文章,冠上聳動的標題,目的是要取得網路流量以賺取利益,卻因此傳播錯誤的觀念或資訊,甚至引起恐慌。)特色是,

1. 標題都很嚇人。
2. 最早的出處來源多數是來自中國,同樣內容被大量複製到各個育兒網站。
3. 裡面都會寫醫生說,但是都沒有寫是哪個醫生說的。
4. 儘管已經轉成繁體中文,很多文字用法明顯與我們不同。

不過威力醫師還是尊重專業,
所以我特地邀請了這方面的專家,
【高醫兒童骨科主治醫師—沈柏志醫師】,
幫大家做了這一次謠言的破解,
也希望讓各位父母長輩在哄寶寶睡覺時,
不要再有任何罪惡感~
抱著孩子睡覺的景象,
很美也很幸福喔~

以下謝謝沈柏志醫師的原稿指導,
希望大家用力幫忙分享轉傳!

破除謠言,也記得照顧長輩的脊椎喔~

🌸

「阿嬤抱著寶寶睡太久 小心阿嬤脊椎彎曲」
高醫兒童骨科 沈柏志醫師

運動時接到韋力學長的訊息,想問我有關網路文章「抱著寶寶睡太久 小心脊椎彎曲」的意見。
由於最近忙著準備骨質疏鬆上課衛教的資料,總覺得網路這個標題應該改成「阿嬤抱著寶寶睡太久 小心阿嬤脊椎彎曲」才對吧。

嬰兒脊椎側彎根據形成的機轉,可分成
(1)脊椎先天發育有問題,也可能同時合併其他器官異常出現脊椎彎曲,
(2)神經肌肉異常相關疾病所引起的側彎,
(3)找不到原因的側彎,又稱「嬰兒型特發性脊柱側彎」。
就因為「嬰兒型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形成原因不明,且歐洲和北美的發生率有顯著差別,因此有很多研究人員提出各式假說試圖去解釋,例如寶寶睡覺的姿勢和基因差別等原因,但並不包括「抱著寶寶睡睡太久」喔。

「嬰兒型特發性脊柱側彎」相當罕見,根據統計僅佔兒童脊椎側彎的1%,且許多寶寶都會自己恢復正常,臨床上也多以採取「追蹤觀察」為主,只有極少部分的人會需要接受支架、石膏、或手術治療。
因此寶寶喜歡被抱著睡的話,家長是不用擔心寶寶脊椎的發育。
倒是要注意家長或阿公阿嬤的腰部,臨床上沒見過寶寶對於被抱太久有何不滿或發育有問題的,倒是許多阿公阿嬤照顧金孫後,膝蓋腰部痠痛後來求診的,這些長輩的脊椎才是我們更需要注意的。

#抱著睡#脊椎彎曲#高醫骨科#兒童骨科#沈柏志醫師

懷孕,哺乳,與各種酒類(含料理米酒與米酒水)

有媽媽們提問:
1.孕婦或哺餵母乳的媽媽可以每天喝一小杯紅酒嗎?
2.料理中的米酒都有煮過,酒精濃度很低,應該沒關係吧?

回答:

1.孕婦應該滴酒不沾!酒精目前在各種研究中對胎兒腦部與神經發育都是有害無益的。

2.哺乳媽媽最好別喝。

3.萬一喝到酒精類的食物至少【兩小時內不要哺乳】!這段時間擠出的母乳也不應給寶寶喝。(別浪費,可以給老公加咖啡,可能會變成愛爾蘭咖啡,咖啡加奶酒)。

含酒精的食物包含料理中的酒,不管以何種形式烹煮揮發,都還是可能殘留在乳汁內。有人做過研究,烹煮三十分鐘後酒精含量還有原本使用的35%,烹煮兩個半小時也還是有5%。所以很難完全蒸發酒精。

沒有酒味不代表沒有酒精,一定要記得。

米酒水的酒精濃度0.51%,很多媽媽覺得很安全,可是實際上因為用量大,坐月子一天用兩瓶米酒水,一個月用個六十瓶,酒精含量幾乎等於十四瓶罐裝啤酒喔。(一瓶罐裝啤酒約330 C.C,4%)。

簡單說,大概兩瓶米酒水就等於半罐啤酒。

酒精濃度越高,喝的量越多,媽媽本身代謝酒精的能力越差,烹調時間越短對寶寶的影響就越大。能不喝酒,就不要喝;長輩辛苦煮的坐月子雞酒,媽媽吃雞,爸爸喝湯,可能比較好。

#孕婦#哺乳#酒精#料理米酒#米酒水 顯示較少內容

新型的手足【口】病,俗稱【咬傷】

這次馬蹄形紅疹,其實就是咬傷!

而且最常見是兄弟姊妹間互咬引起的,

這種由「手足」的口引起的咬傷,引用粉絲創意留言,稱為新型的手足【口】病!

照片中的孩子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馬蹄狀紅疹外其他的紅疹)

威力醫師就是在檢查異位性皮膚炎時才意外發現這個咬痕,

然後兇手就站在照片中左上角,

大家看到了嗎?

根據統計,

被人咬傷大概佔所有咬傷的2-3%,

被狗咬傷最多約占85-90%,

被貓咬傷約5-10%,

被囓齒或其他動物咬傷2-3%。

比其大人,小孩較容易被咬傷。

提醒大家,很多人以為人咬的傷口比較沒關係,

其實不管是人或是動物口腔中都有很多細菌,

所以咬傷部位如果已經明顯有傷口,

建議最好還是就醫檢查喔。

如何辨識國際大廠(那些你不知道的奶粉故事之四)

為了寫這一篇,威力醫師認真地找了很多資料,不管是各種奶粉的官網說明,各種奶粉的怪知識,各種奶粉業配文,獲益良多,現在我更清楚知道有時候很多媽媽看診時問的奇怪問題,到底是怎麼來的。

先簡單講第一件事,辨別是不是國際大廠,大家以為最重要的【產地】,其實非常難以做為大廠的標準。

✳️我們要了解奶粉,要先會區分【乳源地】跟【產地】。

【乳源地🐄】就是乳牛生產牛乳的地點,也就是農場。

【產地🏭】則是把牛乳原料加工製作成奶粉的地方,也就是工廠。

在台灣🇹🇼,奶粉上標註的是【產地】,也就是工廠所在地。

幾乎,(我只能說幾乎,因為我不知道還有多少我沒聽過的品牌) 所有在台灣販賣的奶粉,【乳源地】都不會是台灣,因為產量太少,連鮮奶都不夠喝了,當然更不可能做奶粉。那【產地】可就多了,我今天在澳洲設廠,就是【澳洲進口】;在歐洲設廠,就是【歐洲進口】。所以看乳源地跟產地,其實市面上看到的幾乎全部都是進口奶粉。

產地部分,我大概只能說,看到澳洲🦘、紐西蘭🥝、法國🇫🇷這幾個國家,大家要更注意品牌,因為這些國家奶源充足,很多廠商會去當地買原料,設廠加工,但最後當地沒有賣,只賣回台灣。

🤷‍♀️那全部都是國外進口,到底要這麼辨別大廠? 來,我教你幾個方法!

上一篇提到,大廠最重要的就是會賣到世界各地🌍,所以都會有所謂的全球🌍官網。 那怎麼找到全球官網,你在Google只要打出該公司的英文名字,再加上【.com】應該就會看到了。比如我們說星巴克,你只要搜尋【starbucks.com】 你一定可以看到全球英文網頁。如果你只打【starbucks】那可能只會出現台灣星巴克官網。如果你不知道該公司的英文名字或只找到台灣官網也沒關係,你先連結到該品牌的台灣官網,你把網址最後的【.tw】去掉,那個連結應該就會是全球官網。比如星巴克的台灣官網是 【www.starbucks.com.tw】, 去掉【.tw】後,【www.starbucks.com】就是全球🌍官網。

一個國際大廠沒有全球官網是很奇怪👀的事情。只有台灣官網的廠商你大概可以知道他應該不會是國際大廠。

再來你還要點進去看一下,這個英文官網是不是賣奶粉的,不用看甚麼很難的英文,大多都有圖片,因為很多品牌取的名字,剛好國外也有類似公司,但賣的可能是其他東西。威力醫師自己試了好幾家,這方法應該都可以適用。還有一種情形是,有些廠商做了全球官網,號稱外銷好幾個國家,但網站內還是很多簡繁體中文字,因為他賣的國家只有台灣,中國,可能再加上一兩個東南亞國家,號稱外銷全世界。

然後我也發現很有趣的事,也有些品牌奶粉自己先幫大家洗腦🧠,在官網特別寫了文章告訴大家,【不要有大品牌的迷思】,那這個意思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喔。

另外我也看了很多媽媽部落客的業配文,其實大家也可以從當中找到很多線索,比如主題是【五種國際品牌奶粉的成分比較】,【媽媽最愛的四大奶粉體驗報告】,【水解奶粉這麼多,哪一家適合您的寶寶?】諸如此類的文章,你大概都可以看到他會把幾個國際大廠拿出來,再加上一兩個業配主角放在一起做比較,硬是要把業配主角跟國際大廠間比較。

✳✳️️所以這種業配文每一篇都會出現的的配角,常常都是真正的大廠喔。

如果大家還是嫌麻煩,再教大家一個以前老師教我們簡單的小方法,老師說,

【大廠牌就是那些已經三十年以上的老牌子啊,你小時候有聽過的那些牌子就是大廠牌啊~那時候台灣根本就沒有技術做嬰兒奶粉啊,大概三十年內才開始有台灣品牌出現。】,不過,各位家長年紀如果比較輕,可以問一下寶寶的阿公阿嬤,要給寶寶喝的奶粉,他們以前有沒有聽過? 這個方法聽說有七八成準確喔~

如果把上面教大家的都一起測試,那準確度應該可以超過九成五以上喔!

威力醫師推薦甚麼樣的奶粉? (那些你不知道的奶粉故事之三)

這一系列的奶粉故事,很多人一直私訊問奶粉,但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今天來就來公布到底大多數兒科醫師會推薦甚麼樣的奶粉🍼給哺餵母乳有困難的媽媽。

帶大家回憶一下第一篇的寫在前頭🧡,【如果您對喝配方奶寶寶的食物標準是,國家檢驗有合格,即使成分跟標註稍有不同,但是也沒人出事,鄰居小孩就喝這個,也長得肥肥胖胖的,其實這一篇也可以跳過不用看了。當初的食安風暴黑心油事件,長期以來一直都通過安全檢測喔~】還記得黑心油是誰最先發現的嗎? 是一個屏東老農努力不捨,多次檢舉才成功喔,不是主管機關主動檢查出來的喔!

簡單講,就像大家買車🚗,安全上都有所謂的撞擊測試,但是我想大家對於安全的撞擊測試,不是看美國撞擊測試幾顆星🌟,就是看歐盟撞擊測試幾顆星,台灣也有自己的安全測試,但是要求檢驗項目少很多和標準也比人家差很多,消費者對台灣自己的撞擊測試信賴度也很低,很少車商是強調自己有通過台灣撞擊測試的。

所以其實威力醫師推薦👍的奶粉,也很簡單,絕不是我一個人覺得很棒就說是好的奶粉。只要能通過我們認為安全把關很棒的好幾個國家,對食安問題很重視的好幾個國家,這麼多嚴格的國家,他們都能接受這樣的奶粉進入他們國內,讓寶寶喝這樣的奶粉,那應該就是好的奶粉。每個國家的檢查都有自己特別重視的點,有些對於原料,有些對於保存方式,有些對於製作過程,都有個別【龜毛】的要求,就是這各種不同的要求,所以這些奶粉的製作都會特別嚴格。一個能通過美國🇺🇸,也能通過德國🇩🇪,同時通過日本🇯🇵的檢驗,越多國家越好,這樣的奶粉我們會比較有信心。

🗣威力醫師特別強調要好幾個國家都通過喔,只有一個國家通過我認為還不太夠喔!

⚜️而這樣的奶粉,我們通常就叫他【國際大廠】。

【曾經有家屬問我,國際大廠很多都出過問題耶,為什麼我還推薦?】

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大家還記得這些出包的奶粉最開始都在哪裡檢查出來嗎? 幾乎都在國外! 沒錯,都是國外嚴格的檢測後,有問題馬上全世界都知道,我們政府也就開始加強稽查,然後下架,那你有沒有疑惑過? 這些奶粉在台灣上架前不是也檢查過嗎? 都要等到重視安全的國家檢查出來後,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沒檢查到。

所以很簡單,當這些標準嚴格的國家願意再讓商品上架時,我相信產品應該是安全的。國際大廠需要花很多的經費研究,提升他的產品才能通過各國不同的層層把關標準。威力醫師相信的不是這些大廠的說法,而是世界強國們對食安檢查的嚴格標準。

相對的,其他的奶粉,也都有通過的台灣的檢驗,但很多它的市場就在台灣或幾個小國家,其他多餘的【撞擊測試】它是不需要的! 以前它賣便宜,現在它漲價了,【利潤💰💰可以給願意推銷它的人】。 它賣便宜的時候威力醫師還不捨得碎碎唸父母,因為畢竟養小孩對有些家庭是沉重的經濟負擔;現在它賣貴了,包裝一下,公司設在國外,過個水,就是進口奶粉了。很多奶粉在它號稱的產地,當地根本買不到。一些門檻高的技術,一些新研究的添加營養,它宣稱它有就有,大廠需要花好幾年大量時間經費研發,這些公司幾個月就全部擁有。這些事,政府也知道,卻也不好得罪。

這系列的奶粉故事,很多粉絲很喜歡,門診很多媽媽都跟我說他們好期待這一系列。還有醫師跟我說,【哇!你說了好多我都不知道的祕密喔!】

有粉絲問我說,有些媽媽👩🏻社團之前都會分享威力醫師的文章,為什麼這一系列他們都不分享?

不要問,答案很恐怖😱😱! 只能靠你們多分享了~有分享才有動力再寫下一篇喔!

對了,我是威力醫師,本名王韋力,天性樂觀,不會自殺!

成份相同,效果就一樣? (那些你不知道的奶粉故事之二)

上週有網友留言,他認真查了大部分的奶粉標示,成份內容都差不多,所以應該這些產品都差不多。其實食安風暴時黑心油品跟正常油品外包裝標示的成份內容也都差不多,所以我想奶粉故事要繼續講下去,這是一定要先讓大家了解的。這一週就來講講,身為過敏免疫科醫師另一個很久以前就想講的故事了。

照片中這個藥物💊就是以前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神藥,號稱【曼陀珠】的Clarinase原廠本尊,這張照片是找了好幾年前的舊照片,才找到的。當時鼻子過敏的老婆,對我醫術讚美有加,每晚夜夜好眠😴,家庭幸福美滿💕,其實就是靠這個神奇的小藥丸。

可是健保的低藥價很快就把這家原廠藥嚇跑了,再來出現了好多各種號稱【成份相同,效果一樣】的各種台廠的鼻子過敏藥,我都笑說這也叫做【慢頭豬🐷】。 明明藥單上標示的成分劑量都跟之前原廠藥一模一樣啊,但是老婆開始嫌棄我,怎麼鼻塞沒有改善很多?副作用感覺比較明顯!到底可不可以一次吃兩顆? 感覺這麼謀檔頭(台語)?!

威力醫師溫馨提醒您:

💔老婆半夜睡不好,通常就是家庭摩擦的開始~

所以【成份相同,效果就一樣?】同樣的砂糖,蛋🥚,低筋麵粉跟牛奶🥛,我努力一下可能可以做出【雞蛋糕】,我媽做個【戚風蛋糕】大概沒問題,但是我老婆如果做出了【舒芙蕾】難道也要說成份相同,吃起來都一樣嗎? 明明撫慰心靈🧡的效果就整個質感不同啊~
(ps.這三種我都愛吃,純粹主觀個人感受,沒有對哪一種甜點有貶低之意喔!)

配方奶的成份標示,其實很簡單,大家也不用一個一個去查,因為所有的配分奶成份一定要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規範,所以幾乎都大致相同。少部分微量元素或營養素添加物,也不是想加多少就加多少。

就像我今天寫著,我吃了: 蛋兩顆,砂糖20g, 低筋麵粉15g, 牛奶一大匙。你知道我吃的是雞蛋糕?戚風蛋糕?還是舒芙蕾嗎?

我吃的是鵝蛋、鴨蛋、雞蛋,還是眷養牛、放牧牛、平地牛、高山牛的牛奶,你又知道嗎? 號稱成分相同,可是製作技術,方法,流程,都會一樣嗎?

寫了這麼多,好餓,有人要介紹我好吃的甜點嗎?

那些你不知道的奶粉故事…

寫在前頭,如果您對喝配方奶🍼寶寶的食物標準是,國家檢驗有合格,即使成分跟標註稍有不同,但是也沒人出事,鄰居小孩就喝這個,也長得肥肥胖胖的,其實這一篇可以跳過不用看了。還記得之前🚫黑心油事件,因為無法判斷是否危害人體,也接受較低的檢驗標準(飼料用油),一開始還一審無罪,最後廠商好像不痛不癢的過了。

為什麼寫這篇,應該說是這系列(因為奶粉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寫),是因為很多媽媽帶孩子來檢查時,我常常跟媽媽問到孩子吃甚麼,有時聽到一些沒聽過的品牌,我會問媽媽,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奶粉,媽媽會笑著說:
【醫生你太忙了啦,不懂奶粉,這個現在很紅耶,是媽媽👩🏻群組都推薦的奶粉喔!】

曾幾何時,兒科醫師變得不懂奶粉?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最近我才找到答案~

我們從住院醫師時期,學習各種奶粉成分的時間,可能比學習各種點滴成分還久,有很多無法喝母乳的寶寶,他們身體有甚麼狀況需要怎麼樣的營養,就是我們要努力去選擇的。每一家奶粉都號稱最接近母乳,每一家卻又都自稱某種成分比母乳更多更足夠,其實看在我們眼裡,一目了然。

前一陣子,我跟幾個南部的兒科醫師吃飯,聊到奶粉,他們問我,

【學長,你現在還會跟病人聊吃甚麼奶粉🍼比較好喔?看診很閒耶~】

【會啊,有些小孩我覺得他們吃得不適當,明明媽媽很關心孩子,甚麼都用最好的,結果卻餵他喝那種五四三的奶粉,我很看不下去啊。】

【學長,我都想說家長買那些雜牌的奶粉,應該是經濟狀況不好,所以也就沒多說甚麼了。】

【我以前也這樣想,但是,當我去幫小孩買奶粉,(ps.我也是要買奶粉的,奶粉價錢我都很熟,不要再說小兒科醫師的小孩喝奶都不用錢了,賺奶粉錢很辛苦的~)。我看到那些以前我們知道的雜牌的奶粉現在都變名牌了,而且價格一點都不便宜啊,包裝跟廣告弄得跟甚麼一樣。】

【是喔? 可是學長,花那麼多時間講奶粉,看診時間不夠啦。】

【不會啦,我也就好好跟家長講一次,聽得進去的,以後我照顧寶寶的一些腸胃情況或過敏問題比較好處理;聽不進去的,他們覺得我很煩,以後就不會來找我了,哈哈😂😂~】

【可是,學長,你這樣跟家長聊奶粉,不怕被扣分?】

【扣分?甚麼扣分?】

【母嬰親善🤱評鑑啊! 不是規定小孩有甚麼問題一律只能回答喝母奶,喝母奶最好,醫師的回答如果有配方奶的建議一定是不及格~】學弟大聲地說,

‼️原來如此,我找到答案了,曾幾何時,兒科醫師變得不懂奶粉,不是不懂,是只能裝傻啊~‼️

沒想到十年前的一項政策,原是好意,希望大家鼓勵媽媽多哺餵母乳🤱,但是所有好東西只要開始評鑑就會有壞東西出來。那些母乳不夠的媽媽,和那些安慰媽媽,再根據寶寶情況建議配方奶的兒科醫師,先被扣分,打成惡魔。接下來,因為醫師聽到配方奶就戰戰兢兢,不太敢主動建議甚麼配方奶對寶寶最好,開始出現了一群新的人來建議你喝甚麼配方奶,這些人可能是鄰居的大嬸👵🏻,賣奶粉的店員💆‍♂️,熱心的媽媽👩🏻,裝熱心媽媽躲在群組的💆‍♀️業配,從此,這十年間,各種奶粉品牌充斥在市場上,每一家都號稱自己最天然,最接近母乳,又都有母乳沒有的神奇效用,藝人用過都說好。大廠研究好幾年才做出來的一種新產品,很多品牌幾個月後就直接宣稱自己也有同樣技術,開發類似商品,而且絕對不會比較便宜!全世界可能奶粉品牌品項最多的就是台灣了~這大概是當初推行母嬰親善政策想不到的後遺症吧?

我是一個兒科醫師,母奶最好🤱!我的孩子們都哺餵母奶到將近一歲~但是如果媽媽哺餵母乳有困難,我們可以聊聊。請不要私訊威力醫師您的孩子該喝甚麼奶粉,我哪知道說不定您就是評鑑委員,來給我扣分的。奶粉的故事還會繼續寫下去,等不及的,下次看診時主動問問您的兒科醫師,他們都是專家,只是您沒問,他們不好主動說。歡迎分享給身邊還有在餵奶的父母們,這些事,很重要!

圖片引用自shutterstock
#奶粉#母嬰親善


脖子髒髒的女孩

前陣子,有個媽媽帶著一個國小三年級的小女生來門診,進來的時候,兩個人手上都各拿著一杯珍珠奶茶,兩個人有說有笑,看起來不太像是因為感冒來看診。

    【醫生,你看看我女兒的脖子啦~她之前去學校就有被老師念過脖子沒洗乾淨,黑黑髒髒的,然後我叫她好好洗她也洗不乾淨,我最近用那個海綿認真刷了半天還是刷不掉,搓到都快破皮了。這個不知道有沒有甚麼美白藥膏可以擦喔?我不知道要看醫美還是小兒科,想說先帶來給你看看~】

    看著小女孩一邊看診一邊還幸福地滿口嚼著珍珠,豐腴的體型,我伸手摸了一下脖子,翻了腋下看了一眼,粗糙的質感,沒錯!這就是【黑色棘皮症】。

    黑色棘皮症,黑黑粗粗的皮膚最常出現在脖子、腋下和身體對磨處,它只是一個症狀,但是代表的通常是身體內部出了問題,與胰島素阻抗升高有關。最常引起的原因常常是【肥胖】,也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很多代謝疾病和內分泌疾病也會。另外女性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腫瘤或家族遺傳也有相關。

    我幫小妹妹做了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三高代謝疾病的檢查,這種兒童時期發現的黑色棘皮症很多血糖血脂都還不到吃藥階段,要儘早從飲食運動開始控制。

    【以後不可以常吃珍珠奶茶跟炸雞囉,知道嗎?】我看著她那杯從門診進來開始喝,已經快光了的大杯飲料。

    【哈哈,我就知道,妹妹,妳看妳看,醫生說以後妳不可以天天喝珍珠奶茶喔,早就跟妳說過了~是醫生說的,不是媽媽不給妳喝喔!】媽媽又是笑笑開心地回答,不自覺地自己也吸了好大一口珍珠。

    這個黑色棘皮症,大人小孩都可能會發生,所以看到這個千萬不要只以為是皮膚病變喔!趕快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大家記得檢查一下脖子後面有沒有洗乾淨喔!

    至於黑色棘皮症最重要的生活控制有那些呢?

最重要就是【減肥】,包括飲食和運動。

飲食部分要減少【高澱粉】【含糖飲料】【高油脂】的攝取。

那運動部分,本身對於高胰島素阻抗就有幫助,所以不是只有單純飲食控制就夠喔,一定要加上運動才會事半功倍!

耳屎滿出來怎麼辦? 要不要挖耳屎?

「孩子耳屎太多,滿出來了,你看看連耳朵外面都是,我又不敢自己挖,怎麼辦?」

來看診時很家長很常問耳屎的問題,但是【滿出來】平常倒是不多見。

每次問到這個問題,我都覺得耳屎很無辜,因為他被加了個【屎】字之後,就變成了人人討厭想挖掉的東西了,其實它本身並不髒。我們俗稱的【耳屎】,又稱【耳垢】,學名叫做【耵聹】,讀作【ㄉㄧㄥˇ ㄋㄧㄥˊ】 ,主要是皮脂腺和一些皮膚的上皮細胞混合而成,呈現弱酸性,可以殺菌和抑制黴菌生長,加上油脂有防水的效果,反而在耳朵進水時有保護效果。

除了覺得耳屎很髒之外,一般人對耳朵有很多錯誤的迷思。很多人覺得沒有挖耳屎耳朵會癢,其實大部分反而是太常挖耳朵,沒有這一層潤滑防水導致耳朵太乾,才會覺得癢。另外也有些愛游泳的人,覺得耳朵會進水,一定要常常挖耳屎不然會臭臭,反而挖到讓耳朵本來防水功能失去,耳朵浸水後潮濕長黴菌,真的變臭臭。而且挖耳朵過程常常刮傷耳壁,流血或造成外耳炎,甚至破壞鼓膜引發中耳炎。而且清耳屎過程很多在孩童不能配合下反而越塞越進去,本來沒事都變有事了。

其實耳屎本來就會從裡面慢慢往外推,深層的新耳屎把淺層的舊耳屎推出,最後到耳道外側掉出來,我們有時頭部轉動,或咀嚼動作都會加速耳屎排出。甚至睡眠時也常常有耳屎掉出。所以結論就是,大部分的耳屎不用清喔!

至於耳殼跟外耳道倒是可以除去這些多餘的耳屎,先用一些肥皂或沐浴乳洗淨,但是最後還是可以擦一點乳液保濕,讓耳朵不會過度乾燥而發癢。像照片中滿出來的耳屎,最後我還是請家屬要把這些外面的清潔乾淨喔!

但是如果下列狀況就可能真的要清耳屎了,也記得找專業醫師處理喔。

  1. 耳朵有明顯癢或痛的症狀。
  2. 耳朵聽不清楚。
  3. 醫師需要檢查耳膜時被耳屎擋住。
  4. 耳朵有異常臭味。